- · 《动物医学进展》期刊栏[04/29]
- · 动物医学进展版面费是多[04/29]
- · 《动物医学进展》投稿方[04/29]
- · 《动物医学进展》数据库[04/29]
兰大科研人员发现抗HIV药物,有望用于包虫病治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编辑丨安若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包虫病是一类流行广泛且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致人死亡。如不及时治疗,最凶险的泡型包虫病十年死亡率超过 90%,给我国农牧区造成重大
编辑丨安若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包虫病是一类流行广泛且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致人死亡。如不及时治疗,最凶险的泡型包虫病十年死亡率超过 90%,给我国农牧区造成重大公共卫生负担和经济损失。当前该类疾病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仅有阿苯达唑一种药物被用于临床治疗。
值班主任丨韩彤
【来源:兰州日报·ZAKER兰州】
兰州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科研团队在包虫病治疗药物方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发现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药物奈非那韦(nelfinavir)可以高效治疗包虫病,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临床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旗下转化医学子刊《eBioMedicine》上。这是记者 26 日从兰州大学获悉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孔德胜
包虫作为一种蠕虫,本身可诱导宿主的免疫抑制,且与 HIV 等免疫抑制病原等存在广泛的共感染,导致当前药物治疗低效且方案复杂。针对这些难题,该研究经过批量药物筛选,创新性地证明了艾滋病 " 鸡尾酒疗法 " 的一线治疗药物奈非那韦可在免疫正常和免疫缺陷宿主上均可有效地渗透进入包虫包囊,杀死虫体以治疗包虫病。同时,该研究在蠕虫全基因组上发现了奈非那韦在蠕虫上的药物靶标为 Ddi1 样蛋白,并证明了该基因在蠕虫上的功能和奈非那韦的药物作用机理。该研究为包虫病(尤其在免疫抑制状态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新型治疗方法,为单一药物去治疗包虫 / 蠕虫 -HIV 共感染提供了基础,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文章来源:《动物医学进展》 网址: http://www.dwyxjzzz.cn/zonghexinwen/2022/0728/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