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南农于《细胞》首发论文: 摸清动物潜在风险病

来源:动物医学进展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日,国际顶级学术刊物《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前沿交叉研究院联合中山大学医学院等国内外单位完成的研究论文。成果揭示了病毒多样性和病毒潜在传

近日,国际顶级学术刊物《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前沿交叉研究院联合中山大学医学院等国内外单位完成的研究论文。成果揭示了病毒多样性和病毒潜在传播风险重大研究进展,极大的拓展了对多种野生动物携带病毒多样性的认识,为人类和家畜疫病预警和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预警!动物医学视角下的“关口前移”

“这是南京农业大学首次以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在《细胞》发表研究成果,也是我国动物传染病防控领域的突破性研究进展。”南京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姜东介绍。

“该成果体现了传染病防控‘关口前移'的理念。”据论文主要通讯作者、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粟硕介绍,传统的疫病防控模式是在疾病出现后才去防控。但是近年来,我国动物传染病面临老病多变,新病频发,未知病不能预测的严峻局面,老病源频繁变异产生新的基因型或基因亚型,新病原层出不穷,给动物疫病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

据统计,70%以上的人类传染病病原来自动物。“与其在疾病爆发后耗费大量资源去防控,不如提前发现某些动物携带的潜在高风险病毒,在较小规模范围内将病原体消除,这样更能有效保护家畜和人类的健康。”粟硕团队此次研究理念就是“关口前移”,从与人畜密切接触的野生动物身上寻找潜在新发病毒的踪迹。

“我们从大量的数据中,筛选出哪些病毒可能感染家畜或者人类,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它们的跨物种传播机制和爆发流行风险以把握住新发疫病防控的主动权。”粟硕说。

“这可能也会成为未来预防兽医学的一个主流方向,国家自然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也把病毒起源、进化、宿主和多样性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列为重点关注及稳定支持的方向。”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姜平表示。

寻找动物身上的未知病毒

历时多年,粟硕教授课题组联合多个合作单位,收集了18个野生动物物种1941只哺乳动物,确定了13个病毒科中的102种可以感染哺乳动物,其中65种病毒为首次发现存在于哺乳动物中,例如:海狸鼠轮状病毒(Coypu rotavirus)、穿山甲瘟病毒(Pangolin pestivirus)、竹鼠札幌病毒(Bamboo rat sapovirus)等。

“这一发现不仅拓展了我们对多种野生动物携带病毒多样性的认识,更为人类和家畜疫病预警和防控提了醒,不要扑杀,更不能食用这些野生动物。”粟硕说。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教授施莽指出,尽管这些野生动物不一定是这些高风险病毒的存储宿主,但可能会作为中间宿主通过跨物种传播把病原体传播给人类和家畜。同时,“在我们研究的动物样本中,没有检测到任何SARS-COV和SARS-COV-2的相关病毒序列。”施莽说。

研究发现,在这65种病毒中,有21种病毒被认为对人和家畜具有潜在高风险,而且一些看似健康的动物身上也可携带病毒,并在不同的物种之间持续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该篇论文在经《细胞》杂志社审稿的过程中,美国《自然》杂志发表了关于丁型冠状病毒感染海地儿童的研究论文,文中呈现的致病毒株与粟硕教授揭示的豪猪丁型冠状病毒基因组的一致性达89.54%。

“《自然》的这篇文章证明了对我们鉴定的潜在高风险病毒持续监测的重要性。这几天,已经有多个课题组联系我们,在不同的哺乳动物中发现了我们文章报道的潜在高风险病毒,这些结果可以进一步丰富这些病毒的病原生态学特征。可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给新病毒和高风险病毒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粟硕说。

期待一个完整的科学故事

在研究方法上,粟硕团队的成果从跨学科的创新视角,将动物医学与生物信息学进行交叉融合,依托生物信息中心对潜在“高风险”病毒进行筛选和预测。

“虽然《细胞》上发表,但这只是科学故事的开始。我们这一次发现了这65种病毒基因,但是这些病毒究竟有哪些生物学特性,对不同宿主有怎样的致病性,我们还不了解,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一一攻克。”

据介绍,成果在线发表后,已有外国实验室向粟硕团队主动联系合作,希望学习挖掘动物中新病毒的生物信息学技术。下一步,团队将计划联合多个合作单位,对重要的新病毒和高风险进行分离鉴定,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力争找到更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

文章来源:《动物医学进展》 网址: http://www.dwyxjzzz.cn/zonghexinwen/2022/0307/546.html



上一篇:两院院士投票!2021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干细胞
下一篇: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团队在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领

动物医学进展投稿 | 动物医学进展编辑部| 动物医学进展版面费 | 动物医学进展论文发表 | 动物医学进展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动物医学进展》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